华厦眼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眼病新闻 > 正文

健康报:以爱的目光追寻光明——厦门眼科中心院长黎晓新教授

作者:未知 2018-07-31 16:26:59
字体大小:
【导读】健康报:以爱的目光追寻光明——厦门眼科中心院长黎晓新教授

  她获得过环球眼科理事会授予的“金苹果奖”,2012年被选为环球眼科科学院院士。作为我国现代玻璃体手术开拓者之一,她让上 患者获得光明,被患者誉为“光明使者”。——厦门眼科中心院长黎晓新教授

  “为救治一个小孩,我们所付出的努力非同一般”

  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件事让黎晓新下定决心要管管这个“闲事”。一天,黎晓新在医院儿科筛查时,发现了一名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就与儿科医生谈,希望转到眼科来医治,没想到遭到了拒绝,理由是“新生儿的肺没有发育 ,出了监护室有可能出危险”。无论黎晓新怎么做工作,孩子的主治医生 终还是没有同意。过了些日子,黎晓新获知孩子因为双目失明被父母遗弃在路边。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黎晓新。为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她和儿科医生反复沟通,讲明原因, 终取得了部分儿科医生的配合。同时,她还不停地给麻醉科医生“做功课”,有一些医生被她的诚恳所感动,愿意和她一道试试。1995年,黎晓新终于 进行了第* 早产儿视网膜手术。“为救治一个小孩,我们所付出的努力非同一般。”事后,黎晓新感慨 分。

  医治的难题攻克了,但黎晓新发现,仅做到这一步还不够,必须把防治的关口前移。“早产儿视网病变其实是可预防的,关键还在于做好筛查,及早发现后,通过打激光,再适当用药,孩子的视力发育可以 不受影响。”

  然而,一直到2003年,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儿数量还在增加。黎晓新为此揪心不已。1994年,黎晓新带领团队开展了首次调查,发现北京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是20.3%,他们及时对筛查出的这部分患儿进行了早期干预医治。

  为了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和患儿家属重视早产儿眼睛的健康,黎晓新“斗胆”给卫生部写了报告,建议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早期干预。

  2005年,黎晓新团队关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调查”在首发基金 立项。之后,她们联合北大医院、北京市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北医三院、海淀妇幼保健院等6家医院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小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从1994年的20.3%下降到10.8%。

  发病率的 下降,得益于黎晓新探索的防治新模式——建立北京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网,由眼科大夫到各大医院儿科,根据儿科医生的推荐,对早产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医治。


  “要想手术不失败、少失败,只有不断学习”

  作为我国“眼科四把刀”之首,黎晓新 令人瞩目的成就是用高明手术给上 名患者带来了光明。其中,被传为美谈的是她医治曹荣飞眼睛的经历。

  有一年春节,为了学习美国儿童眼病医治的 新技术,她自费飞到美国底特律的一家眼科医院学习。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她解释说:我只有春节可以抽出时间来,抓紧学点新技术,回来就能尽快开展新的手术了。


  “在黎大夫手下干活,大家都觉得很有奔头”

  “在黎大夫手下干活,大家都觉得很有奔头。她对 个年轻医生都有非常好的培养计划。打基础、送出去,回来定 ,有这么一个模式,大家都觉得前景很明晰。”黎晓新的博士生、得力干将梁建宏大夫深有感触地说。1998年,黎晓新把梁建宏送到德国学习眼科肿瘤。当时,国内在眼科肿瘤的医治方面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成回国后,梁建宏很快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逐渐地,科室在眼底病、白内障、眼肌等各个方面都培养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医生。

  有了精兵强将,团队的战斗力和服务水平也就上来了,正如黎晓新所期望的,“当病人的手术涉及不同领域时,我们则采取团队作战的办法,如果涉及角膜,就上角膜专家,涉及眼底,就上眼底专家,所以我们经常是几个专家合起来做一台手术,这样能保*手术的 。”就这样,她带领团队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在线咨询
返回

华厦眼科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