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眼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眼病新闻 > 正文

华厦眼科课堂: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2017年度眼整形眼眶病学组科研亮点

作者:未知 2018-07-06 16:52:07
字体大小:
【导读】华厦眼科课堂: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2017年度眼整形眼眶病学组科研亮点

  亮点1:发现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中“LncRNA 联”调控模式


华厦眼科课堂: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2017年度眼整形眼眶病学组科研亮点.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九人民医院眼科范先群教授研究团队 次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uveal melanoma, UM)发现了具有肿瘤抑制作用的新的长非编码RNA(lncRNA)CASC15转录本,并将其命名为CANT1(CASC15-New-Transcript 1)。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分段过表达、体内外功能实验证实了CANT1的肿瘤抑制作用功能域CANT1-S。同时 次提出X染色体失活相关lncRNAs XIST、JPX和FTX是CANT1的下游调控靶点。CANT1可直接锚定在JPX和FTX的启动子区,激活启动子组蛋白H3K4me3甲基化,促进JPX和FTX的表达,继而激活XIST表达。四条lncRNAs 调控UM发生。该研究 次将X染色体失活相关lncRNAs引入肿瘤研究领域,提出“LncRNA 联”调控模式,扩展了lncRNA在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研究中的新思路。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Therapy上(影响因子6.688)。


  亮点2: 次发现睑板腺癌和眼睑基底细胞癌恶性度差异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九人民医院眼科范先群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对102 睑板腺癌(MGC)和175 基底细胞癌(BCC)标本进行研究发现,Shelterin蛋白复合物表达下调,端粒缩短,促进MGC和BCC发生、发展。P53检查位点保守性不同是导致MGC和BCC恶性度差异的主要原因:BCC中P53检查位点保守性高,Siah1高表达,促进Shelterin蛋白复合物降解和细胞衰老,肿瘤恶性度低;MGC中P53突变率较高,促使癌基因激活,抑制细胞衰老,肿瘤恶性度高。 次发现细胞衰老相关标记物可用来鉴别诊断MGC和BCC。该研究发表在“Internation journal of cancer ”上(影响因子6.513)。


  亮点3: 次揭示Th17细胞调控甲状腺相关眼病发生发展新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九人民医院眼科范先群教授团队在环球上 开展了Th17细胞功能紊乱与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发病关系研究。发现TAO患者体内的Th17细胞表达IFN-γ和IL-22,呈现致病性Th17表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密切相关。TAO患者的眼眶脂肪结缔组织呈现明显的纤维化,进一步研究发现TAO来源的眼眶成纤维细胞(OF)高表达CD90。IL-17A通过JNK途径促进TGF-β诱导的CD90+OF发生纤维化,同时通过减弱CEBP/α的活性来抑制15d-PGJ2诱导的CD90- OF向眼眶脂肪细胞分化。此外,Th17细胞能够促进OF表达大量的炎症因子和共刺激分子,而OF则分泌PGE2进一步促进Th17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形成正反馈调节环路[1]。在美国内分泌学会(The Endocrine Society)主办的出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JCEM)上 次阐明了致病性Th17细胞调控TAO眼眶组织纤维化和脂肪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该研究成果获得F1000推荐,欧洲Graves眼病协作组(EUGOGO)的Mario Salvi教授点评道:在这项 的工作中,作者阐明了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即Th17细胞在Graves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范先群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对认识Th17细胞在炎症环境下的功能异常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为TAO及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亮点4: 次开展中国人结膜黑色素瘤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九人民医院眼科范先群教授团队开展迄今为止 大规模结膜黑色素瘤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了近二十年在九院诊治的结膜黑色素瘤患者,发现我国结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预后与高加索人群明显不同。中国患者中男性多、初诊年龄轻,更多比 患者为新生物来源、上皮细胞性肿瘤、非球结膜肿瘤部位、滋养血管、多灶性、较大的肿瘤直径和高危的T肿瘤分期。此外,本研究通过Cox风险比 模型发现瘤体出血是结膜黑色素瘤相关死亡、转移的 立危险因素。结膜黑色素瘤虽然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低,但一旦发生,病情重,发展快,预后极差。该研究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空白,成果发表于IOVS(影响因子:3.303)。


  亮点5: 创内窥镜下经蝶筛径路眶尖深部视神经管内小海绵状血管瘤摘除术

  因为复杂而精细的解剖结构特点,视神经被认为“不可碰”,即使轻微的牵拉、挤压也可能导致视功能 丧失。眶尖深部一直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禁区”。如果某个微小肿瘤位于近眶尖深部视神经管内,往往给临床医治带来很大的困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吴文灿教授团队 创“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摘除近眶尖深部视神经管内小肿瘤术”,为11 (11眼)因患近眶尖深部视神经管内微小肿瘤而致慢性压迫性视神经萎缩、视力极低的患者 摘除肿瘤,术后所有患者视力 提*,且具有微创、无明显并发症等优越性。该手术是利用内窥镜微创技术,从鼻腔筛窦、蝶窦进入,利用内窥镜很好照明、放大倍率下切开视神经鞘膜,将肿瘤周围的组织包括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游离, 后完整摘除肿瘤。该研究为眶尖视神经管内微小肿瘤摘除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揭示了慢性肿瘤压迫性视神经萎缩患者视神经功能可以 或部分 。研究结果发表在Am J Ophthalmol上(影响因子:5.052)。


  亮点6: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个体化诊治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成年人 常见的眼眶疾病,该病单纯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其重点在于客观评估个体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处于活动期还是静止期以及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熊炜教授团队主要从事眼整形眼眶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特别是在TAO个体化诊治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①注重疾病病理生理相关的基础研究;② 先将核磁共振(MRI)弥散加 成像技术应用于TAO的诊断和疗效的评估;③将MRI-T2加 成像技术中眼外肌的信号强度比用于客观评价TAO患者疾病的活动程度;④在湖南省 将三维立体定位放射医治引入TAO等眼眶良性炎症性疾病的医治;⑤将眼上静脉的回流状态作为眼眶减压手术开展和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⑥将内窥镜眼眶减压微创手术引入TAO医治,并在全球 创了发际线入路内窥镜下眼眶外壁骨质减压术式,取得良好的临床 ,尤其适用于对美容高要求的女性TAO患者,而且女性的TAO发病率远高于男性;⑦主编书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个体化综合诊断医治》。

在线咨询
返回

华厦眼科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