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眼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眼病新闻 > 正文

关于近视,可以了解下国家卫健委发布《近视防治指南》

作者:未知 2018-07-25 10:06:10
字体大小:
【导读】关于近视,可以了解下国家卫健委发布《近视防治指南》

  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说防治近视的形势十分严峻,那个关于近视的原因与 方法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编写并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


  近视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定义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分类

  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基本在正常范围。

  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就可以将视力 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 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为病理性近视。


  根据近视度数分类

  低度近视:-0.50D~-3.00D;

  中度近视:-3.25D~-6.00D;

  高度近视:>-6.00D。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等,还要考虑到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具体如下:

  1.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

  2.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并确定度数。

  3.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


  单纯性近视的 措施

  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 简单安全的 器具,应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对于儿童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目前比较 的是,过矫会导致调节过度,加重近视发展,应当避免。单焦镜为临床常见框架眼镜类型,对于调节存在问题的患者还有双焦镜、三焦镜和渐进镜等。双焦镜上半部分焦点距离为远距离物体,下半部分焦点距离为阅读距离。渐进镜可增加视物远近范围,早期老视且不要求视近时视野大的人群适用。视近有明显外隐斜或外斜的青少年配戴渐进镜片可能会加重症状,影响双眼视功能。

  角膜接触镜

  软性接触镜

  可用于近视的 ,部分儿童可用于 双眼视和促进视觉发育。无自理能力的儿童或老年人若有需求必须在医师和监护人的密切监督下使用。眼部有 活动期急性炎症、全身有影响配戴的病变、过分神经质、个人卫生不良、依从性差而不能定期复查、对护理液过敏或生活工作环境卫生差者,应禁用或慎用。

  硬性接触镜(RGP)

  适用于有需求而又无禁忌证的 年龄配戴者。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因存在对问题察觉敏感性或操作依从性问题,应增加对安全性的监控。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尤其是圆锥角膜及角膜瘢痕等所致的不规则散光可优先考虑选择。眼表活动性疾患或影响接触镜配戴的全身性疾病等应禁用。长期处于多风沙、高污染环境中者、经常从事剧烈运动者等应慎用。

  角膜塑形镜(OK镜)

  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方法。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0.19毫米/年。在一般接触镜适应症与非适应症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未成年儿童需要有家长监护配合医治。对于较高屈光度数等 病 的验配,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酌情考虑验配。

  手术

  近视的手术 是通过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度,主要方法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近视 手术需要严格按照各类手术的禁忌症和适应症进行筛查和实施,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对于年龄在18岁以上,屈光力稳定在2年以上,精神及心理健康、具备合理的摘镜愿望和合适的术后期望值者可以考虑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但在手术前需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符合相应规定的角膜厚度、屈光度数及预设切削深度等条件方可进行手术,不同术式的术前条件要求不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式主要分为两类: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通常指以机械刀或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IK),也包括仅以飞秒激光完成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的术式(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

  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是指以机械、化学或激光的方式去除角膜上皮,或者机械制作角膜上皮瓣后,在角膜前弹力层表面及其下角膜基质进行激光切削,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 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及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 Refractive Keratectomy, TPRK)。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一般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不愿意戴眼镜但又不适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采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 近视是在保留自然晶状体的情况下,在前房或后房植入负度数人工晶状体。


  病理性近视及相关并发症的医治措施

  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眼轴不断伸长、后巩膜葡萄肿不断进展,患者常出现相应的眼底改变,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变薄,出现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黄斑裂孔、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变性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视网膜疾病,从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的视力损害。医治主要针对眼底改变及并发症进行。


  激光光凝医治

  中高度近视伴周边视网膜裂孔、变性和(或)或玻璃体牵引,或对侧眼已出现视网膜脱离患者,可予以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医治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光动力学医治

  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引起的CNV已有了十分确定的医治 。病理性近视也可引起黄斑部的CNV,光动力医治对医治病理性近视的黄斑区CNV有一定疗效。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医治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病理性近视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抗VEGF药物使玻璃体腔内VEGF 的浓度下降致使CNV 减退。目前大规模临床研究已经初步证实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于医治病理性近视继发的黄斑下CNV安全 ,可明显提患眼的  视力。

  手术医治

  后巩膜加固术

  主要适用于早期发生的近视>-3.00D,每年进展>-1.00D,预测有可能发展为进行性近视者;儿童或青少年发展迅速的进行性近视>-6.00D,每年进展>-1.00D,伴有眼球前后扩张,后巩膜葡萄膜肿形成,伴有或不伴有视力下降;年龄20岁以上,屈光度>-10.00D,视力进行性下降,后巩膜出现明显的葡萄膜肿,荧光造影显示眼底退行性变;年龄大于55~60岁,尽管屈光度数不增加,但合并有明显的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脱离,在视网膜复位手术的同时行巩膜加固术。该手术可以稳定眼轴,减缓病理性近视的度数, 或医治病理性近视的眼底并发症。应用加固材料紧贴眼球后极部变薄的巩膜壁,使该区巩膜壁厚度及韧度增加,减缓眼球扩张。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

  适用于:

  (1)视网膜脱离不合并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视网膜脱离不合并后极部视网膜裂孔;

  (3)视网膜脱离不合并脉络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手术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应用较广泛,多数研究证实了较以往其他手术术式有更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和裂孔闭合率,且术中眼内硅油填充也被证明较气体填充有更好的预后 ,尤其在老年病理性近视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萎缩严重,未予眼底激光医治的患者。黄斑裂孔是高度近视常发生的一种疾病,黄斑裂孔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医治方法包括巩膜扣带术联合或不联合冷凝,激光光凝术,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玻璃体切除术伴或不伴内界膜剥离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或硅油填充术等。

  以上内容皆源自《近视防控指南》

在线咨询
返回

华厦眼科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