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眼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眼病新闻 > 正文

华厦眼科行业资讯:第十二届青光眼大会关于青光眼性视功能残疾防治策略

作者:未知 2018-11-20 10:10:59
字体大小:
【导读】华厦眼科行业资讯:第十二届青光眼大会关于青光眼性视功能残疾防治策略

  华厦眼科行业资讯:近日在第十二届青光眼大会上,孙兴怀教授做了题为《眼科慢病管理-青光眼性视功能残疾及其防治应对策略》的演讲孙教授指出,眼科疾病中,青光眼和黄斑变性都应当归类为慢性疾病,应当像对待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采用慢病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来对待这两种眼病。

  对于青光眼来说,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全都应该纳入慢病管理中。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中,部分一过性患者,控制住原发疾病便能消*高眼压,这部分患者不在慢病管理范畴内,但对于那些有房角损伤,房水循环通道受损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有可能发展成继发性慢性青光眼,这部分患者也应考虑实行慢病管理。此外,对于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不管是原发性婴幼儿青光眼,还是眼部先天性异常继发的青光眼,都应当纳入慢病管理的范畴。


  青光眼慢病管理:多种模式,综合分析

  青光眼的慢病管理需要对 次的眼压测量、OCT结果、视野检查情况等数据进行长期跟踪,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相互联系。利用AI对于信息的强大整合处理能力,依托大数据资源,AI这项新技术在青光眼的慢病管理中也将大有作为。孙教授表示,AI的多模式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将眼压、眼底以及视野结果联合处理,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能对房角闭合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在不久的将来,AI必将大大节省青光眼慢病管理的人力资源,极大地提*工作效率。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充分沟通,谨慎考虑

  “从我国目前青光眼与白内障的诊疗现状来看,有必要将二者的手术有机整合,但前提是对该联合手术的认识一定要深入。”孙教授分析道,在我国,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为闭角型,其病情发展与前房逐渐变浅,房角逐渐关闭有关,而晶状体相关变化又是其中 关键的因素,尤其是白内障,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晶状体体积会逐渐变大,使得房角越来越窄甚至关闭, 终诱发青光眼,加速青光眼的进展。对此类患者,及早摘除晶状体对于青光眼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孙教授指出,对于病情明确的闭角型青光眼,在眼压得到控制后,如果评估得出晶状体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则可以摘除晶状体,并在摘除晶状体的同时对房角进行机械性的分离,使得房角开放, 其功能。这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后的短期处理以及选择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 阻止病情进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对于开角型青光眼,国外也有研究表明,白内障手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眼压。孙教授指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手术清除了残留在小梁网组织内的脱落细胞以及色素颗粒,且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后导致悬韧带绷紧,睫状肌附着点产生向后牵引力,进而使小梁网网孔开大,房水流出阻力降低, 终导致眼压下降。

  但问题在于,目前的IOL还无法媲美天然晶状体,在将患者的透明晶状体摘除并植入IOL后,患者视觉质量难免会有所下降,如果沟通不充分,往往会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

  因此,孙教授强调,实行青白联合手术,一是要与患者充分沟通,说明潜在的青光眼风险。二是谨慎考虑,没有十分的把握则不必要强行摘除透明晶状体。


  青光眼的遗传学:进展有限,未来遥远

  青光眼的遗传学研究近年来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取得了一定进展,发现了一些青光眼相关基因,但总的来说,所发现的基因阳性率还相对较少,并且青光眼很有可能是多基因多模态相关,此外还要考虑表观遗传学的改变,比如开角型青光眼有高眼压型和正常眼压型,闭角型青光眼也有急慢性差异,如此多样化的差异提示人们需要结合环境和遗传的特征,联合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考虑。

在线咨询
返回

华厦眼科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